首页 > 商业 > 正文

医院新未来:以医联体推进分级诊疗

来源:东方头条编辑:中经财讯网2019-11-02 13:33:26分享
摘要: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医

  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10月29日,在“2019中国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多家医院院长针对“以医联体推进分级诊疗”的话题进行了探讨。

  主持人:医联体建设是医改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不同层级的医院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哪些有益的经验?

  张国刚:医改政策制定以来,全国各地医院都积极投入其中,把医联体建设和优质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密切地结合起来。

  湘雅三医院一直走在医改的前沿。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我们定下了以“变输血为造血”的模式建立医联体。为此,我们打造了六大平台促进医联体建设。第一,医联体和专科联盟的建设。第二,推出一个新湘雅远程移动会诊平台。这个平台已经有上百家医院签约,实现快速转诊、预约住院、专家会诊等功能。此外,我们还有基层院长论坛、博士团培训教育平台等六个平台。

  医联体建设工作一定要做实,真正让医联体内的医院能够在医联体建设中获得它所有需要的东西,真正把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县级、地市级医院,让90%的病人不出县城。我们几个做得很好的对口扶贫医院已经让90%的病人,甚至95%的病人能够留在当地。

  部分医联体的建设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问题的核心在于医生资源紧张。

  孙振学:医联体推动分级诊疗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在于政策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分级诊疗推进难,关键是人才下沉太难。其实,不少到北上广等大城市求医的患者可以直接在当地看好的。如何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院,可能还需要下功夫,媒体也需要加强对群众的引导。另外,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未来信息化是推进分级诊疗的一种好手段。

  李伟:我国的妇幼保健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医联体形式。作为省级妇幼保健院,我们最主要是通过上对下的指导、监督、检查,包括能力的提升、培训,人员的技术交流、培训、进修等,提高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只要我们把妇幼体系建好,进一步提高基层特别是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保障水平,就能像医联体建设一样,能够把妇幼保健的分级诊疗做得更好。我认为作为医联体的龙头单位,应该要做好上对下的指导和扶持作用,切实做好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让基层机构有能力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公立大型医院应该更好地坚持公益性,更多的是要以解决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为方向,打通上下转诊的难点,切实发挥好医联体龙头作用。

  莫绪明:目前我院已有40多家的医联体单位,他们和我们以不同的形式联合在一起。

  目前医联体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很多。但是我认为,医联体建设归根到底应该是:第一,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能看上病。第二,把轻症患者留在基层治疗,重症患者及时地送到合适的更高级别医院接受治疗。第三,让每一个患儿都得到同样的待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许多工作。第一,实现均质化的医疗,让医联体单位逐步地提高医疗水平。第二,通过专科联盟把一些特色的技术发展到下面医院去。结合医联体工作,我们提出了“简单疾病在县级,复杂疾病在市级,危重疾病在省级”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我们的医联体建设也得到了社会的许多认可,基本上做到了“诊断在县级,一般治疗在市级,复杂与危重在省级”。

  目前,医联体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儿科医生缺口较大,医联体比较松散,转上转下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这些问题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

  刘丹:医联体的初衷是整合区域资源,下沉优质资源,赋能基层医疗,有序地把分级诊疗推行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我院作为区域性的三级甲等医院也在履行着推行医联体建设的任务。我院参与了由区卫生主管部门来进行主导的医联体,有“3+2+1”的模式,也有专科联盟等。

  目前,我院下属的基层医疗机构有20多家。赋能基层医院,效果是显著的。

  当然,在推进医联体建设过程中,的确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不同医院的积极性是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信息化是医联体建设中比较核心的部分。然而,医联体当中信息化的互联互通成本比较高,重复建设比较普遍,医疗相关信息分享的及时性较差。当然,在整个医联体建设上,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作为下一步工作完善的聚焦导向。

  主持人:大医院的虹吸现象怎么破解?

  张国刚:十九大报告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体现在医疗领域,就是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

  优质医疗资源集中造成大医院一号难求、一床难求,患者看病贵、看病难。同时,造成医护人员过度地体力支出和脑力支出。医联体建设就是要解决医疗资源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要做到真正的医疗资源下沉,而不是形式上的。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靠的是人才。在人才培养上,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生培养,培养出同质化的医学服务人才。

  医生需要更多的自由。当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政策完善后,医生的活力可以得到激发,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看到名医,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虹吸现象也就能得到缓解。

  主持人:为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我国设立了中国医师节。然而,一些恶性的暴力伤医事件不时发生,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应如何缓解?

  孙振学:要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第一,相关部门要负起监督、监管的责任。第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包括医患纠纷处理条例制度、医患矛盾调解员制度等。另外,医务人员也要增强沟通处事的能力。第三,还要有有效的防范机制,包括各个医院都要有保安,并且培养他们防范重大的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第四,媒体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客观公正地报道相关事件。

  主持人:近期,儿科医生短缺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儿科医生缺乏的原因在哪里?如何破解?

  莫绪明:儿科医生缺口比较大,不仅是基层医院,高级别医院优质儿科医生也比较缺乏。基层儿科医生的待遇较差,导致许多儿科医生不愿意在基层,流失严重。

  儿科医生短缺问题目前来看很难解决。有几个方面的儿科医疗服务应该让社会力量来承担。第一,最基层的诊所。在这个领域,实际上社会力量可以发挥很多作用。第二,更精细的专科领域需要社会资本来参与。第三,高端服务。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新闻总排行

图片新闻

本月排行

@copyright 2016 - 2019 http://www.fhcjwa.com/ 丰和财经网 版权所有